您的位置 : 首页 游戏攻略

「灰烬战线」美利坚“尖啸恶魔”——A-36战斗轰炸机简介


各位读者新年好,我也总算是抽个空写了这个有意思的玩意,希望各位喜欢。

简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陆军航空兵(简称为美国陆航)动员并组建了很多航空大队,分散于世界各地参与了与法西斯势力的战斗。其中与地面战最息息相关的便是近距离空中支援(CAS)和战场遮断,美国陆航CAS起步于英国沙漠航空军(后第1战术航空军)的悉心教导。但很快,凭借着庞大的航空工业和人才优势,美国陆航发展出了自己的对地攻击风格。A-36“阿帕奇”/入侵者战斗轰炸机从1942到1944年的服役史本身的战史便是这一过程。

关于A-36攻击机的发展,需要追溯到1941到42年,“野马”战斗机发展的早期。

根据先前的订单,英国人在1941年底购入了“野马”战斗机,命名为“野马MK.I”,这是作为寇蒂斯“战斧”/“小鹰”(P-40)的补充订购引进的。但由于“野马”装备的艾利逊V1710发动机的机械增压性能着实蛋疼,英军很快便认定使用艾利逊发动机的“野马”是一种不错的低空战术侦察机及战斗轰炸机,甩给了皇家空军的“三等人”,陆军合作中队作为战术侦察机使用。最早期型的“野马MK.I”被交付给皇家空军26中队,并在1942年6月迅速部署到另外10个中队,这些中队的主要任务很多都是跨越海峡的掠袭。1942年8月19日,野马Mk I首次于迪耶普登陆参战,414(RCAF)中队的一架野马击落了一架强大的福克-沃尔夫Fw190,这是野马的第一次空战胜利。

视野转回美国,虽然北美公司NA-73原型机的出色表现给他们带来了大西洋彼岸的滚滚订单,但十分奇怪的是,美国陆军航空兵对其兴趣缺失。虽然2架出口型“野马”改装为符合陆军航空兵标准的XP-51并在1941年末在俄亥俄州代顿的莱特机场接受了检验,检验的结果是该型机不符合陆军航空兵服役要求。此时美国陆军航空兵已拥有或预定了洛克希德P-38、贝尔P-39、柯蒂斯P-40和共和P-47等多种战斗机。另外,陆军航空兵还有多种设计更为激进的机型处于开发阶段,对于一款“充数的”机型实在是没有什么兴趣。但《租借法案》的签署改变了一切,根据该法案,美军必须先“采购”这些武器,然后再由美国政府将其“租借给”盟国,这样就要求美军必须装模作样的采购即将用于《租借法案》的“野马”战斗机。总共150架装备20毫米“西斯帕诺”机关炮的英国标准“野马”MK.IA由美国陆军航空兵采购,命名为P-51-NA,部分飞机在英国人无款可用的情况下正式专为美国陆军航空队自用。

虽然此时美国陆军航空兵依然对手头上这些“野马”缺乏兴趣,但根据英国方面对早期“野马”的使用经验,美国陆军航空兵也准备用这些“野马”培训自己的低空侦察和对地进接支援人员。伴随着珍珠港事件的爆发,美国直接成为了交战国的一员。鉴于英国方面对“野马”的使用方式,美军将其中55架“野马”编入侦察机部队,改为低空战术侦察机,并在其座舱后方安装了战术侦查所需的照相机。

由于美国国会1942财年的预算没有交于北美公司采购战斗机的部分,加之由于早期型“野马”较好的低空性能,北美公司趁势打铁提交了一款基于“野马”的俯冲轰炸改型,以此获得更多政府拨款并维持生产线运作。该种俯冲轰炸改型同样继承了“野马”的低空性能,同时,在保持这一优秀性能的基础上还具备了俯冲轰炸所用的减速板,其加强的机翼下可挂载2枚500磅航空炸弹。

美国陆军航空兵对于1939和1940年德国“闪电战”期间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表现颇为震惊,因而对于俯冲轰炸机的发展颇为感兴趣,但在此期间美国企业制造的多种俯冲轰炸机,例如伏尔梯A-31或者道格拉斯A-24给美国陆航的映像并不深刻。而在一系列俯冲轰炸机的研制商中,北美公司独树一帜的选择了“野马”作为俯冲轰炸型设计的原型并非偶然。作为参考,英国皇家空军和德国空军均在1940年底至41年的海峡空战中使用了由战斗机改造而成的战斗轰炸机,并取得了相当成功的战果,而这也多少启发了北美公司的设计师。

总时长达4万小时的工程研究和用八分之一比例模型进行的风洞测试于1942年6月完成。利用基本的P-51机身和艾里逊发动机,对几个高应力区域进行了结构加固,在每个主翼平面上安装了一套液压操作的减速板。由于炸弹架的位置略微向内,而且独特地安装了四个铸铝俯冲减速板,因此对P-51的机翼进行了彻底的重新设计。

第一架A-36A(42-83663)于1942年9月从北美公司英格尔伍德工厂下线,迅速进行飞行测试,并于10月进行了首飞,不久后第一批生产型机开始交付。出口英国的“野马”战斗机主武器为机头单侧1挺.50口径机枪和2挺机翼.30口径机枪,在包括A-36在内的所有美军自用型上则被替换为机头2挺.50口径机枪和机翼4挺机枪。在美国陆军航空兵的设想中,俯冲轰炸机将主要在12000英尺(3658米)以下的高度作战,并指定该机使用单级单速机械增压的艾利逊V-1710-87液冷发动机,驱动一门直径10英尺9英寸(3.28米)直径的三叶柯蒂斯电动螺旋桨,在3000英尺(914米)的高度上提供1325马力(988千瓦)的动力。主进气口经过重新设计,成为一个开口较大的固定装置。此外,A-36化油器进气口后来还安装了热带机型常用的空气过滤器,以阻止沙子被摄入发动机。

作为“野马”发展史中一款承前启后的机型,A-36尽管只生产了500架,但其设计基本被美国陆航此后发展的P-51A照单全收,但在美军自用型P-51A上则因为机头射击协调器维护复杂且较为沉重而将其去除掉了。在机翼上A-36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美军自用的P-51A及各后继型号都继承了A-36的重型机翼设计、4挺.50机枪配备及机翼挂架,但都没有减速板,机翼挂架的主要用途也不是携带炸弹,而是携带可抛副油箱。

A-36最重要的用户是美国陆军航空兵86大队,绰号“入侵者”,该大队的绰号同时也是A-36的两个绰号之一。说到绰号方面,北美公司这一系列机型有“野马”、“入侵者”和“阿帕奇”三个纠缠不清的绰号,但其来源其实很容易弄清,最早北美公司给NA-73X原型及后续的量产型机起了“阿帕奇”的绰号,源于得克萨斯州的阿帕奇人部落,当代的AH-64“阿帕奇”绰号也来源于此。而后来,该型机最早的用户英国人为了将其融入自己的空军系统,很快便为其起了“野马”的绰号,或许是因为朗朗上口,这一绰号一炮成名,完全代替了北美公司起的“阿帕奇”的绰号。在最后,86大队在西西里登陆中为该机取了非官方的“入侵者”绰号,这个绰号来得太晚,并且有越俎代庖的嫌疑,同样装备A-36的兄弟大队27大队并不买账,或许这就是“阿帕奇”这一绰号广为流传而“入侵者”鲜为人知的原因。

最初名为轻型轰炸机大队的86大队在1942年2月10日根据美国陆军航空兵第三航空队第5号一般命令组建,诞生地是俄克拉荷马州俄克拉荷马城的威尔·罗杰斯机场,最初的装备为A-20“浩劫”攻击机。8月11日,86大队正式改组为轻型轰炸机大队,编有309、310和312三个轻型轰炸机中队,指挥官为罗伯特·保罗上校。几经改组,在战争结束时86大队已成为一个战斗机大队,下辖525、526和527三个战斗机中队。86大队开始着手将手上的道格拉斯A-20攻击机换成伏尔梯A-31“复仇”和道格拉斯A-24“女妖”俯冲轰炸机(SBD的陆军型),大队名称也相应的改为俯冲轰炸机大队。而著名的北美A-36俯冲轰炸机的编入则在同年11月底开始,到1943年初,该大队成为了彻底的A-36大队,随后该大队被派往北非,相继在西西里、意大利本土、科西嘉岛、法国本土和德国进行作战。

根据现在很多说法,A-36攻击机的减速板“一般被锁死并在实战中不能使用”,严格来说,这并非事实。实际上,这是因为一系列致命训练事故的原因,其中最后一次发生在佛罗里达州埃格林机场,赫尔曼·沃特斯上尉驾驶A-36在一干第三航空队的头头脑脑面前展示时不幸坠毁。在这次不幸的事故后一份言辞严厉的指令被第三航空队第23临时训练联队下达,指令里指明“严禁使用减速板,并禁止30度以上的俯冲。”A-36的减速板控制手柄被临时锁死在了关闭位置。当然,禁令只持续了不长的时间,到1942年底,86大队作战官杨希·塔兰特上尉说服联队指挥部允许进行“最大限度性能测试”,以方便飞行员“更加全面的了解他们所驾驭的战机的性能”,重开使用训练。在远离训练场的北非及意大利战场上,86大队得以充分学习使用A-36攻击机的减速板和高俯角俯冲攻击,气流高速的从减速板中穿过,从而为该型攻击机赢得“尖啸死神”的英名。这个名字由身为敌人的意大利人所赐,尖啸声是当减速板展开时气流流经其中发出的声音。在平飞时,气流声十分低沉,而当战机进入俯冲时,随着速度的飞速增加,气流快速穿过减速板,声音从低沉变得高昂,最后变成尖啸声。该机减速板展开后的俯冲速度约为390节。

在1943年7月6日的第一次战斗到1945年5月8日埋葬千年帝国的最后一战,86大队一共通过轰炸和扫射摧毁了9962辆敌军机动车、1114辆铁路机车、10420辆火车车厢、515架飞机(其中约1/8为空战摧毁)、541个炮位、2924座建筑、89座弹药库及油库,另外还有不计其数的人员和其他武器杀伤,其中至少一半以上的任务是由A-36执行的,该机也是当之无愧的优秀战斗轰炸机。

当然,86大队有很多搞笑的日常部分,下面就由我简单介绍。

关于86大队战史的笑料部分

和此时美军中大部分士兵一样,86大队中的很多成员在参军之前甚至从未离开过家乡所在的州。很多人“从未经历过海上航行”,从美国东海岸直达北非的跨洋之旅让不少乡村小子们大开眼界。在经历了大西洋上为期十三天平安(发现U艇或船队有船只沉没的假新闻)的航程后,86大队抵达了阿尔及尔奥兰的米尔斯克比尔港(Mers-El-Kebir),编入美国陆航第12航空队。在突尼斯的最后一支轴心国部队投降的同一天,该集团移至奥兰外几英里的拉塞尼亚机场(La Senia)机场。

初来乍到的86大队并没有因为战事暂告一段落而停滞不前,相反,北非的生活十分有趣。其中最有趣的莫过于饮水,大队人员只能找到少量饮用水,水质甚差。由于严重缺乏饮用水,官兵们日常只能使用葡萄酒解渴,其中甚至包括了一些年份不明的“杀手”级葡萄酒。以酒解渴的结果是经常喝醉,伴随着剧烈的头痛及严重的胃部不适。另外由于缺乏淡水,大部分人只能洗盐水澡,最后弄得全身黏糊糊的。

阿尔及尔的蚊子又是一个大问题,当地蚊子块头甚大,甚至开玩笑说有一位地勤人员因为眼花而将蚊子的翅膀当成战机机翼进行加油,在倒入了40加仑的航空汽油后才发现那不是飞机。关于蚊子的传说进一步夸张,甚至有传言称蚊子在吸血前会检查受害者的金属狗牌,确定其吸取的血液血型合适后方才大快朵颐。

大队的分散训练于6月底结束,各中队在奥兰以南的塔弗拉维机场集中,进行集中训练,并开始试着执行巡逻任务。稍后,大队大部则转移至突尼斯的邦角。

7月3日,西西里登陆在即,86大队也开始了实战行动。在实战中稚嫩的86大队很快赢得了“入侵者”的绰号,而这个名字来的十分巧妙。312中队的罗伯特·威尔士中尉在某天晚上的中队例会中选定了这个名字,因为“大队正在参与对意大利的入侵行动”,威尔士希望能为大队及战机取一个响亮的名字与正在参与的作战行动相匹配,大队长罗伯特·保罗上校同意了这个名字,于是伴随着传媒宣传,“入侵者”大队的名字广泛流传,“入侵者”也成为了A-36俯冲轰炸机的非正式绰号。

在9月的第二周,86大队的任务性质也发生了变化,该大队的三个中队的名称由“俯冲轰炸机中队”(BS(D))改为“战斗轰炸机中队”(FBS),数字番号也由轰炸机性质改为战斗机性质的。其中,309中队改为525中队,310中队改为52中队,而312中队则改为了527中队。

由于309(525)中队作为西西里岛的先遣部队在大部队前先行设立着陆场,那这次前往意大利本土的转场就轮到527中队作为先遣中队来了。527中队的先遣队在9月12日于萨莱诺湾海滩上岸,与西西里登陆时一致,525和526中队也在其中加派了一个小分遣组。

先头部队准备在离海岸几英里的内陆,具体位置大约在佩斯图姆以北几英里处的塞勒河南岸设立着陆场。进入内陆后,先遣队惊讶的发现他们处于德军大口径岸炮与盟军海军重炮的交火区域,另外由于领先于友军地面部队,他们实际上缺乏自卫,德军的夜间巡逻步兵几次差点路过了他们的宿营地。由于地面火力猛烈,14日的第一次尝试宣告失败了。最初C-47机群企图强行在野战着陆场上降落,但先遣队知道他们来得太早了,地面还不安全,便拼命发射信号弹示意其离开。当他们打光了信号弹以后,便将运输人员和物资的吉普车停在跑道上,并用布面信号板拼成“回去”(RETURN)字样,运载着大部队的C-47运输机不得不返回西西里岛。

在塞勒着陆场,食物供应十分匮乏,但老天开眼,86大队幸运的找到一头被落下高射炮弹炸死的水牛。这头水牛的主人既不相信他的牛“被意外落下的炮弹炸死”也对美军付给他的赔偿金不满,但他无可奈何。在此以后,更多牛群被“意外落下的炮弹”炸死,大队的赔偿金也紧随其后的送给了那些倒霉的意大利农民手里。在美元的攻势下,很多意外惨死的牛为盟军在萨莱诺的胜利做出了牺牲,化为了辛苦劳作的地勤和飞行员们的食物。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秋雨连绵,因为天气和泥泞原因,飞行任务很少,大队官兵的时间都花在了写信、睡觉和到处闲逛上。一位来自526中队的无畏探险(闲逛)者被另一个中队的一位上尉从外面送了回来,因为他醉的没法自己返回机场。他吉普车的后座上还绑着一头200磅重的猪,和他的新主人一样醉醺醺的,差不多腌入味了。

大队在塞勒着陆场这短短的驻扎时间差不多可以分为无法起降的大雨泥泞与任务行动时期。秋季大雨几乎把着陆场变成了一个小湖,泥浆太厚以至于无法起降,这也是大队从海岸转移的一个契机。

俗话说,只工作不玩耍,聪明的杰克也变傻,因为作战压力等原因,525中队也开始找起了乐子。最初,他们在作战间隙找到一架废弃的意大利双座教练机(可能是塞曼教练机),将其修好,涂上美国陆航标准的OD(橄榄绿)色,然后起名叫“补丁”号。中队长“米奇”·甘尼森少校和地勤厄尼·诺茨二等兵对“补丁”号进行了滑行测试,一切检查无误,随后交由中队其他地勤和飞行员进行试飞。在后来的一次飞行中,2个过于兴奋的飞行员驾驶“补丁”号从区域野战医院上空呼啸飞过,闻讯而来的上级命令527中队抛弃“补丁”号,结果只能将其卖给另一个中队,所得的款项被全部拿来购买樱桃白兰地。在失去了“玩具飞机”后,527中队很快就在10月1日找到了养宠的乐趣,收养了1只腊肠犬幼崽,取名叫做“大黄”。

10月5日,526中队将部分飞机从塞勒着陆场转场至塞雷蒂勒,并打算以此为基地进行作战,但几天后,他们便奉命继续转场至波米利亚诺。10月14日,527中队也从塞勒转场至塞雷蒂勒,然后没过几天便于20日再次转场到了波米利亚诺。

10月12日,随着战线的前移,526中队的先遣队首先从塞勒着陆场前往那不勒斯以南约15英里的波米利亚诺-达尔科机场(下面简写为波米利亚诺或者波米(Pompeii)),527中队则紧接着在10月19日抵达,最后驻扎在塞雷蒂勒着陆场的525中队在11月20日抵达。就这样,自萨莱诺湾登陆后86大队的三个中队全部归建并以一个整体进行作战。

在波米利亚诺,之前只能栖身于废弃仓库乃至帐篷的大队官兵住进了宽敞的公寓,这些公寓原本属于附近的马基飞机制造公司工人居住。著名战地记者厄尼·派尔在10月中旬访问了该大队,并在此停留了一周进行采风,稍后他采访得到的俯冲轰炸机大队内容被收录进了他的文集《勇敢的人》。

23日,526中队的法格中尉和胡德中尉驾驶一辆有标志的指挥车在卡塞塔附近进行实地考察时遭遇了一架“由德军驾驶并使用缴获英国弹药”(根据中队日志中所述)的喷火战斗机的扫射。两人都被送往医院,胡德中尉幸免于难,但法格中尉却在康复前因血栓不幸过世。

11月24日,大队在地中海秋季的糟糕天气下执行任务,此时的天气状况很差,天空完全被低云层所覆盖,在云层上方飞行时无法依赖地标来进行导航。在目标圣彼得罗上空,大队发现了一处空隙,便俯冲下去,谁知却被已在此活动的一群友军的“喷火”误认为是敌机而进行了追击,A-36的白星、红色条纹和机翼上的黄色条纹都没起到效果。

驻扎于那不勒斯时,86大队的军官曾与马焦雷湖酒店(Lago Maggiore,酒店的名字,马焦雷湖实际上在意大利北部)签订了租约,但酒店同时仍在营业。结果好几次当军官飞行员们早间离店返回基地后,酒店里其他过夜客人将这些飞行员的客房洗劫一空。

该大队继续为地面部队执行近距离空中支援(CAS)任务及空中拦截任务,以期切断敌方补给及通信线路。由此,大队收到了不少来自地面部队各级指挥官个人、电话和书面感谢,他们对大队A-36攻击机提供的出色支援而表示感谢。

在意大利的一个好处是酒类品种繁多而且基本成分和制作年份都是清晰可见的,因此酗酒的副作用除了标准的狂暴头痛外,比起在北非时要轻得多。由86大队士兵俱乐部酒吧调制的一种典型鸡尾酒叫做“入侵者”(The Invader),配方由1份杜松子酒、1份樱桃白兰地和4份西柚汁组成,据说这种“入侵者”对于盟军比起对轴心国军队更有效。

1月和整个2月,86大队都忙于支援安齐奥登陆的“鹅卵石行动”。这次行动是盟军试图突破横贯于意大利中南部的古斯塔夫防线(其最重要的支撑点位于卡西诺山,此时还处于胶着状态),选择在其后登陆并攻击罗马城而发动的。

2月7日,由于A-36数量不足(损失加上该机早已停产),525中队将他们使用的A-36攻击机移交给了527中队,转而使用33战斗机大队转交的P-40战斗机。由于抽签失败,隔壁27大队也开始将其剩余的几架A-36交给86大队,数量约为8架,在等待换装P-47“雷电”之前该大队只能和525中队一样使用P-40作为过渡。这只是个开始,稍后86大队将会逐一替换掉他们心爱的“入侵者”们。

由于卡西诺山和安齐奥滩头的僵持局面,盟军必须另寻他法来击败阿尔弗雷德·凯塞林元帅的铁壁防线。就这样,“窒息”行动(Operation STRANGLE)新鲜出炉,“窒息”行动的目标在于使用空袭逐步摧毁意大利德占区的铁路、公路和水上交通,迫使德军因为补给不足溃败或撤离。该行动在3月中旬拉开序幕,计划于5月下旬结束。

3月18日,维苏威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摧毁了隶属于340轰炸机大队的约80架B-25,该大队很不幸的驻扎于距火山仅几英里的地方,结果遭遇了与庞贝城类似的命运。原本86大队也有可能遭遇此命运,但幸运的是风把火山灰和碎片云吹离他们所在的机场。第415夜间战斗机中队由于火山喷发而将他们装备的布里斯托“英俊战士”战斗机部队从庞贝附近的起降场转移至庞尼利亚诺。

86大队的官兵们并不缺乏聪明才智,总是可以弄出些新花样。在4月1日的一次任务中,527中队中队长卡尔·约翰逊上尉率领全中队12机编队执行桥梁破坏任务。当中队抵达桥梁上空时,约翰逊上尉看见一列火车正在接近桥头。他猜想这列火车可能塞满了易燃易爆的物资,于是一直等到火车开到大桥中间时下令对其进行扫射。他的猜想是正确的,火车发生了大爆炸,炸塌了大半边大桥。

由于战线陷入僵持状态,大队在波米利亚诺-达尔科机场呆了太长时间,以至于一部分好事者开玩笑说可以把大队绰号从“入侵者”改为“农场主”,当然,此时大队终于要转场到马尔恰尼塞了。

马尔恰尼塞着陆场位于卡塞塔以南5英里,距离原先驻扎的波米利亚诺机场只有8英里,由于特殊的跑道材质,马尔恰尼塞着陆场并不随时允许飞机立刻滑行驶出跑道,而这一原因很快便导致了事故。5月15日,当乔治·辛普森中尉的座机正在跑道上准备滑行驶出时遭遇了后降落A-36的追尾,那架A-36的螺旋桨从辛普森中尉的座机尾部一直撞穿了驾驶舱。5月25日的行动为该大队赢得了第一次总统单位嘉奖(Presidential Unit Citation,PUC),在这一天,安齐奥滩头防守的德军终于支持不住并开始撤退,公路上瞬间挤满车辆。86大队的“尖啸恶魔”们以十分钟的间隔连续出动2队,对拥挤在公路上的德军车辆进行狂轰滥炸,最终击毁了超过200辆各种车辆。

5月11日至6月7日,作为“窒息”行动的后续,盟军空中部队紧接着发动了“王冠”行动,“窒息”行动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而“王冠”行动则大不一样。“王冠”行动结合了空中打击与地面部队通过安齐奥滩头和利里河谷对古斯塔夫防线的后方迂回行动,这一联合行动使得古斯塔夫防线上德军的两个集团军完全失去了补给与增援,并导致了整条防线的崩溃。

在“王冠”行动期间,86大队每天出动50至90架次,忙碌不停,最终,“王冠”行动极为成功,卡西诺山被孤立,罗马被解放,成为了第一个被盟军解放的轴心国首都。在支援陆军部队突破古斯塔夫防线直指罗马的行动中,86大队几乎达到了第12空中支援司令部下辖各大队击毁车辆总和的三分之一。

6月10日的行动中527中队创造了一个新纪录,在行动中该中队的莱克特中尉正面扫射了3辆敌军坦克,理所当然的由于坦克正面装甲较厚,他并没有成功。射击正面失败后他转而射击了侧面,穿甲弹从装甲较薄的侧面下部射入,结果三辆坦克均被机载机枪的穿甲燃烧弹所击毁。

为了紧跟地面部队追击德军的步伐,“入侵者”们继续从那不勒斯转场到罗马的钱皮诺机场,该机场位于罗马市区以南5英里处。选择钱皮诺机场的原因主要是与部分中队装备的P-40战斗机轰炸挂载的对跑道长度限制有关。他们发现机场上的机库几乎成为了一团扭曲的金属,非常黑色幽默的是这与他们的对地轰炸有关,就像一位成员说的那样“首先我们把这炸个稀巴烂,然后我们还得住在这。”

永恒之城作为86大队的基地仅一周,在这期间,大队成员也在抓紧时间休养生息,此时全黑人的99战斗机中队临时归属86大队执行作战。在短短一周的休息时间中,大队人员一直在罗马市内到处观光(需要指出的是圣彼得大教堂甚至被漆成了军用橄榄绿色),而伴随着德军不断北撤,部队必须继续向北转移,在保证续航的基础上跟上不断前移的战线。

由于A-36的数量越来越少,很多人开始思考起这个大队会转换为使用P-51的战斗机大队(这个看起来比较符合逻辑),亦或者是转飞P-47继续完成战斗轰炸任务呢?答案最终揭晓:该大队将会作为装备P-47的对地攻击大队,继续征战。

该大队最后一批作战用A-36在1944年7月从罗马飞往那不勒斯,更换为新的P-47,A-36的征战历史终告结束。在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86大队将使用P-47一路征战,从地中海到西北欧,从科西嘉岛、波河流域、摩泽尔河再到莱茵河、德国中部和巴伐利亚,并最终在巴伐利亚迎来战争结束,当然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简易考证:游戏里的立绘来源于86大队526中队“小卡门”(BABY CARMEN)号的涂装,大部分装饰品都来源于526中队,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简单看下。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